养殖技术

集父母代蛋种鸡繁育、商品代雏鸡孵化、优质蛋鸡饲料生产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

蛋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4-17

在限制饲养过程中,遇到接种、发病、转群等特殊情况时,要停止限制饲养。

(一)限制饲养的目的

1、防止育成鸡吃过多的饲料

一般轻型育成蛋鸡限饲可节约7%-8%的饲料;中型育成蛋鸡限饲,一般可节省饲料10%-15%。

2、减少体脂肪蓄积

6周龄的雏鸡,大约含有4%的体脂肪,此后鸡的脂肪也不允许低于总体重的4%,这个含量大概对于保护组织和器官是必需的。白来航育成鸡的腹脂是在8-18周龄沉积的,这个期间通过限饲的新母鸡能控制腹脂的适当厚度,约为自由采食的一半,而且可使整个产蛋期始终保持这个水平,有利于维持产蛋持久性。

3、保证育成鸡健康结实、匀称的发育

在跖长、体重双重指标监控下,随时调整限饲日粮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使育成鸡生长发育符合培育目标,跖长符合本品种标准。在匀称骨骼基础上体重适宜,说明软组织生长的主要内容是肌肉和脏器,两个指标的结合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育成鸡的健康结实、发育匀称。

4、防止早熟,提高生产性能

体重过轻或过大、早熟和延迟成熟的鸡群,产蛋量都不会达到理想水平。通过限饲,一般可使性成熟推迟5-10d,迟产的鸡可减少产蛋初期小蛋的数量。

5、降低产蛋期的死淘率

限制饲养虽然在育成期死淘率较高,但在产蛋期死淘率则较低。原因是一些未被发现的病弱鸡在育成期间因不能耐受限制饲养而死亡。

(二)限制饲养的方法

蛋鸡限制饲养一般从9周龄开始,限制饲养方法有限量法、限时法和限质法。

1、限量法

限量法是不限制采食时间,把配合好的日粮按限制量喂给,喂完为止,饲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80%-90%。应用这种方法,必须把握准确鸡的自由采食量,而且每天的喂料量应准确称量,比较麻烦。日粮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会因日粮质差导致鸡群生长及发育受到影响。

2、限时法

限时法有隔日限饲和每周限饲两种。隔日限制饲喂是把2天的饲喂量集中在1天喂完。喂料日将饲料均匀地撒在料槽中,然后停喂1天,料槽中不留料,也不放其他食物,但要供给充足的水,特别是炎热天气,这种方法常用于体重超标的育成鸡;每周限制饲喂是每周停喂1天或2天,这种方法可节约饲料5%。

3、限质法

限质法是使日粮中某些营养成分低于正常水平,从而达到限饲的目的。如低能、低蛋白质和低赖氨酸日粮都会延迟性成熟,减少饲料消耗,降低饲料成本。

蛋鸡育成期采用何种限制饲养方法,应根据鸡群状况、技术力量、鸡舍条件等确定。

(三)限制饲养注意事项

1、限制饲养时应定期抽测体重

只有当育成鸡的体重超过标准时,才能实行限制饲喂。因此,要定期抽测体重,一般应抽测即群书的5%-10%。最少不能少于50只,如果平均体重超过体重标准,则执行限饲方案,如果低于体重标准时,应增加采食量或恢复正常饲喂,使体重增加,以免产蛋期死亡率高。

2、保证足够的采食位置

由于限饲,使鸡群处于饥饿状态。因此,喂料后鸡群九可能疯狂采食,若采食位置不足,会出现争食现象,弱鸡由于吃不上食,体重越来越小,体壮的鸡体重越来越大,导致均匀度降低,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早限制饲喂期间,除保证每只鸡有10cm-15cm的采食位置外,还应留有10%的槽位以保证每只鸡都有充足的采食空间。

3、限制饲养的鸡群一定要断喙

在限制饲养期间,由于鸡群处于饥饿状态,容易发生啄癖,为了防止啄癖的发生,限制饲养前鸡群一定要断喙,若在育雏期已断过,在限饲前最好再进行一次修喙。

4、限饲应注意生产成本

限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但如果限饲不当,造成死亡率增加,生产能力下降,则会增加成本。因此,当环境条件不好,体重又较轻时,不可进行限制饲养。

5、在限制饲喂前,要进行整群

对于低于体重标准的鸡分开饲喂,不可进行限制饲养,以提高鸡群均匀度,降低死亡率。

6、在限制饲养过程中,遇到接种、发病、转群等特殊情况时,要停止限制饲养。另外,限制饲养应与光照配合,光照时间相应短一些,可收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