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集父母代蛋种鸡繁育、商品代雏鸡孵化、优质蛋鸡饲料生产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

雏鸡的培育目标与生理特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4-11

雏鸡的生理特点有助于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雏鸡的培育目标

雏鸡阶段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药达到的目标很多,其中有些是关键性目标,可以作为评价育雏效果的主要依据。

1、高的成活率

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6周龄雏鸡的成活率要求不低于97%。

2、较快的早期增重

国内外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蛋用雏鸡5周龄体重对以后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与体重偏低的群体相比,5周龄的体重较大的群体以后的成活率、高峰期产蛋率、平均蛋重、饲料效率都表现的更好。因此,在生产中5周龄末雏鸡体重可以比标准体重高出5%-10%。

3、良好的免疫接种效果

雏鸡阶段接种疫苗的次数多、类型多,疫苗接种的效果对鸡的整个生产周期的健康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需要保证每次疫苗的接种质量。

二、雏鸡的生理特点

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有助于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体温调节能力差

雏鸡个体小,自身产热少,绒毛短,保温性能差,体热平衡系统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到3周龄末才趋于完善,在此之前如果育雏舍温度不适宜就会造成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受影响。雏鸡体温会随环境温度得变化而变化,而体温偏高或偏低对于雏鸡来说都是严重的应激。

2、生长速度快,增重明显

雏鸡生长迅速,正常条件下4周龄和6周龄体重为初生重的8.3倍和15倍。

3、消化能力差

雏鸡消化道短,容积小,每次的采食量少,食物通过消化道快;肌胃的研磨能力差;消化腺发育不完善,消化酶的分泌量少、活性低,这次因素会造成雏鸡对饲料的消化率偏低。雏鸡的消化道短,使得饲料在消化道中停留的时间短,这就会导致其对饲料中的营养吸收不充分。

4、羽毛生长速度快

雏鸡3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4周龄时为7%,以后大致不变。从出壳到20周龄,鸡要更换三次羽毛,羽毛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80%-82%,羽毛的脱换需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

5、胆小、易惊、抗病力差

雏鸡胆小,异常的响动、陌生人进入鸡舍、光线的突然改变都会造成惊群,出现应激反应。雏鸡免疫系统机能低下,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较强,生产重要严格执行免疫接种程序和预防性投药,增强雏鸡的抗病力,防患于未然。

6、印记行为与模仿性

雏鸡对初次接触的环境和人具有良好的印记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所处环境、周围个体和接触到的饲养人员。如果更换饲养环境或饲养人员,则会造成雏鸡重新的适应过程,而这个过程会对雏鸡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雏鸡具有良好的模仿性,如刚接入育雏舍的雏鸡,只要有个别的个体会饮水或采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有绝大多数的个体模仿,不需要逐只训练。但是雏鸡对喙斗也具有模仿性,因此饲养密度不能太大,防治啄癖的发生。

7、群居性强

雏鸡喜欢群居生活,一块儿进行采食、饮水、活动和休息。因此雏鸡适合大群饲养,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保温。

8、自我保护能力差

雏鸡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老鼠、蛇、猫、狗、鹰都会对雏鸡造成伤害,育雏期间如果忽视夜间的巡视则经常会遇到老鼠伤害雏鸡的现象。雏鸡的躲避意识低,饲养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踩死踩伤、压死砸伤、夹挂等意外的伤亡情况。